研究生 江豪章 Hau-Jang Jiang
    論文名稱 雙眼牆颱風之特性探討
    論文頁數 128
     關鍵字 雙眼牆 Concentric Eyewall
微波 Microwave
颱風 Typhoon
[摘要]
1990年代衛星搭載被動微波輻射計之後,因為其接收的微波資料能有效地代表對流區,故利用衛星微波資料能有效且廣泛地觀測形成雙眼牆結構的颱風。本研究利用SSMI及TMI的微波資料及JTWC及NHC的best track資料分析及統計雙眼牆結構與強度之關係,以及雙眼牆結構與強度變化之關係,並與沒有形成雙眼牆結構的颱風作比較。


統計颱風強度與形成雙眼牆結構之關係,以颱風生長期的最強風速依照Saffir-Simpson Hurricane Scale區分,顯示颱風強度愈強,形成雙眼牆結構的比例愈高。形成雙眼牆結構的時間若是在夏季,其位置較偏北,當時強度則趨向於較弱。在所有的個案中,有5個個案在生長期內出現兩次雙眼牆結構,若兩次形成時的強度都較強,其時間間距較短;而形成時的強度較弱,其時間間距較長,且第一次形成雙眼牆結構之後,並未發生眼牆置換,而是外眼牆對流減弱,隨後又重新組織新的外眼牆。


以微波圖估計雙眼牆的內眼牆半徑及moat寬度,並與當時強度及渦度做相關性的探討,顯示對形成雙眼牆結構時較強的颱風 (4級及5級),其moat寬度則偏小,但形成時較弱的颱風 (3級以下),moat寬度則有大有小;利用Rozoff et al. (2006) 提出的帶狀化時間計算moat寬度,顯示形成時較強的颱風,moat寬度觀測值與理論值相關性較好。


將形成雙眼牆結構前後的強度變化做分類並統計,約有一半的個案在形成雙眼牆結構之前,其強度在增強,隨後的強度則減弱,表示颱風其強度若在增強則有利於雙眼牆結構的形成,隨後的強度則受到外眼牆之影響而減弱;當形成雙眼牆結構時強度較強,隨後則較容易減弱,若形成時較弱,隨後則較容易維持或繼續增強。颱風形成雙眼牆結構之前,若其中心渦旋外圍對流區屬於大範圍螺旋對流區,則大部分個案的強度變化都是還在增強。形成雙眼牆結構之後,若其結構能夠維持,則颱風強度較不容易減弱。將有雙眼牆結構的颱風與無雙眼牆結構的颱風做強度變化的比較,除形成雙眼牆結構之前的強度比無雙眼牆結構的颱風還強之外,接近形成前的24小時,其強度的增加率比無雙眼牆結構的颱風較不明顯。